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玉楼春·来时吴会犹残暑

马成〔宋代〕

来时吴会犹残暑。去日武林春已暮。欲知遗爱感人深,洒泪多于江上雨。
欢情未举眉先聚。别酒多斟君莫诉。从今宁忍看西湖,抬眼尽成肠断处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来的时候吴会依然还很热,走的时候春天已经快过去了。离开的时候给百姓留下的恩泽让百姓们感动,离别时伤心的眼泪胜过江水。
送别时欢快的情绪还未达到高潮眉头就紧锁。送别宴上默默对酌,不需要有过多的话语。从此之后,怎忍独自欣赏美景,放眼望去你我曾欢聚之地如今却成了肝肠寸断之处。

注释
玉楼春:词牌名,又名“归朝欢令”等,双调五十六字,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。
吴会:秦代会稽郡(今江苏东部、浙江西部),东汉时分为吴郡、会稽郡二郡,合称吴会。此处即指杭州。
武林:指杭州。
遗爱:多用于称颂地方官离任后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恩泽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是作者在宋哲宗元祐六年(公元1091年),任浙江漕司时所作。词中饯别的对象是苏轼。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州,两人关系非常密切,这年二月苏轼被召为翰林学士回京时,作者在饯别宴会上写下了这首《玉楼春》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赵炳福.历代送别怀远诗歌选:北京出版社,1990:210-211

赏析

  这首词的上片写与苏轼半年多的相处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及苏轼有恩德于民、深受民众爱戴的情况。下片写饯别宴会上的愁闷情状,和别后不忍独游的原因。此词结构整饬,属对工稳,脉络清晰,文气畅通。

  “来时吴会犹残暑,去日武林春已暮。”二句字面上虽然只交待了时间、地点和人物事件,但从我“来时”演绎到君“去日”,已经透写出二人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情了。紧接着词人便破题点出,“欲知遗爱感人深,洒泪多于江上雨”。思人之至而酒泪,固已深切,以“江上雨”喻泪,尤觉缠绵,泪如雨,只是比喻了泪之多,而江上之雨,更是汇入江流,连绵不绝。因此,以“江上雨”喻泪,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流泪之多,还暗示着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词的上片写与苏轼半年多的相处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及苏轼有恩德于民、深受民众爱戴的情况;下片写饯别宴会上的愁闷情状,点明别后不忍独游的原因。此词结构整饬,属对工稳,脉络清晰,文气畅通,既写肠断之恨,又写往日的友情之深,这深切的思念和不舍之情是缠绵曲折、无法斩断的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摸鱼儿·记年时人人何处

何梦桂 何梦桂〔宋代〕

记年时、人人何处,长亭曾共杯酒。酒阑归去行人远,折不尽长亭柳。渐白首。待把酒送君,恰又清明后。青条似旧,问江北江南,离愁如我,还更有人否。
留不住,强把蔬盘瀹韭。行舟又报潮候。风急岸花飞尽也,一曲啼红满袖。春波皱。青草外、人间此恨年年有。留连握手。数人世相逢,百年欢笑,能得几回又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四字令·情高意真

刘过 刘过〔宋代〕

情高意真。眉长鬓青。小楼明月调筝。写春风数声。
思君忆君。魂牵梦萦。翠销香暖云屏。更那堪酒醒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定风波·两两轻红半晕腮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十月九日,孟亨之置酒秋香亭。有双拒霜,独向君猷而开,坐客喜笑,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,故作是篇。

两两轻红半晕腮,依依独为使君回。若道使君无此意,何为,双花不向别人开。
但看低昂烟雨里,不已。劝君休诉十分杯。更问尊前狂副使。来岁。花开时节与谁来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